机关党委
 首页  部门简介  党风廉政  支部建设  学习培训  专题活动  作风监督  工会之家  办事指南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培训 > 专业知识 > 正文

谈学术论文写作(二):本论、结论及结构

2014年11月19日 09:48  点击:[]

谈学术论文写作(二):本论、结论及结构

作者:吴克明

四、论文的本论

本论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论据材料对论点进行论证。如果说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观点上,那么论文的学术水平则体现在论证过程。本论的写作,也就是论证的阐述。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实质在于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所以论证过程也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要写好论文,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知识。那么如何写好论证呢?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来构建论点体系和论据体系。

论点应该明确、清楚,不应该含糊其辞、或者有歧义。

一篇论文的中心观点只应该有一个,文章的论证要始终围绕这一个中心论点进行。在此基础上,构建好文章的论点体系和论据体系。

论据体系的骨架是各级从属论点。例如:一级从属论点既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又是二级从属论点的上位论点。二级从属论点既是一级从属论点的论据,又是三级从属论点的上位论点。

环环相扣,层层一致。

第二,注意选用合适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研究方法的体现。分析的角度不同,其论证方法也不同。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等;

从论据材料的性质看,有事实论证和理论论证(既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 比如: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纪实新闻报道、访谈。讲道理 比如 经典理论观点。一篇论文应该二者兼具,理论论证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合理论深度。事实论证能体现论文的现实意义。

从各个从属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看,有分层论证、层进论证和因果论证。

其实,以上论证方法之间是相通的,比如,事实论证就是逻辑学角度的归纳推理法的应用,而理论论证就是演绎推理的应用。

第三,注意论证过程的有效性和逻辑性。

常见的论证错误有:“虚假论据”(论据要真实可信,不能是虚假的)、“推不出”(论据不充分,或推理不合逻辑)、“偷换论题”(证明过少或证明过多)等等。

为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建议大家认真学习普通逻辑学,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与推理、论证方法。这对于论文的思路清晰非常必要和有用!

 

五、论文的结论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结,总结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合准确,首尾一贯,使整篇论文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一般来说,结论有以下几种写法。

1 结语式

作者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合结论性意见。作者要强调结论或论点的正确性,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2 展望式

根据本论所论述的理论和观点推导未来,预见其生命力。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或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坚定的信心,可以采用展望式结论。

3 探讨式

作者都某一问题的研究不是提供某种实证的结论,仅仅是初步的探索与分析,还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4 解释式

在结论部分,对本论的论证做进一步说明,使文章的观点更加明朗。

总之,结论应该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来的最后结论,这是结论的核心内容。同时,结论也可以对研究的问题的前景提出预测。但是,不能提出新观点,或阐述与本论文无关的论题。

当然,有很多论文并没有专门的结论部分,而是在提出对策后就结束论文。这表明,相对而言,论文的结论部分并不是重点,甚至可有可无。或者,很多论文直接以对策作为结论。

 

六、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结构是对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不仅要求顺畅有序,层次清晰,前后呼应,而且要求观点与材料相统一,论证严谨,逻辑性强。

从论文主体的外在结构来看,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三大部分。绪论和结论的篇幅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而本论的篇幅长、材料多,层次也较多,所以需要按照一定规律来安排。

论文的结构属于“形式”。常言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采用恰当的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内容。所以,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有规可循”。尽管论文的结构并非千篇一律,不必绝对化,但是,学术论文毕竟不同于随笔散文,为了更准确表达观点,揭示问题,论文的结构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两大类。

1 并列结构式

1)总提分述式结构

  所谓总提分述就是绪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本论部分提炼出若干从属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演绎法)
    
绪论——总提  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分述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1:《论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教育发展研究》2012.9

一 垄断与行业垄断的界定

二 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

三 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四 行业垄断对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影响

结语

 

 (2)总提——分述——总论

绪论部分提出论点,或者提出论题,本论部分对中心论点或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别论述,结论部分对本论部分概括的总结,并提出观点。

     总提、分述、总论三者兼而有之,也称为双括式

   绪论——总提: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分述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结论——总论:再次提出论点

 

2 递进式结构

1)“三段式”   这是递进式结构的第一种常见形式。它对中心论点的论证采用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方法。

结构形式:

第一层次……阐述现象、提出问题
      
第二层次……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第三层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这正是符合常见的论文“三段论”要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次清晰,一目了然。这个过程体现了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路。一般来说,论文如果采用这种结构,那么重点和难点在于原因分析部分。

需要注明的是,“三段式”并不是说,论文只有三部分,而是说,论文的主体部分或核心部分不能缺少这“自成一体”的三部分。谋篇布局,论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必要的内容。

 

1:《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3.9

一、问题的提出

二、高等教育影响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

三、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的原因

第一,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与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

第二,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与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

第三,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公平与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

四、缓解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的对策

 

(2)“侦破式”  这是另一种常见形式,实际上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即“假设演绎法”。主要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大部分。胡适有一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很有道理的,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和尝试,检验假设的阶段,往往建立于数据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来证实或证伪假设。无论研究结果证实还是证伪了命题,都是有价值的。这个过程与刑警侦破案件颇为相似(属于“回溯推理”,其背后的逻辑依据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肯定前件式,属于或然性推理,而不是必然性推理,故需要检验,也与“试错法”类似),为了形象起见,不妨将这种结构命名为“侦破式”、“侦探式”。其基本结构为:

问题的提出(往往也包含文献综述)

提出假设(即提出有待于检验的命题,一般是根据经典理论进行推理之后,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往往包含模型设定、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分析结果等内容)

结论及政策含义

 

1:《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教育与辞职: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

  绪论

一 文献概述

二 教育与辞职关系的理论分析: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三 教育与辞职关系的统计分析

四 教育与辞职关系的计量分析

五 中外教育与辞职关系不同的原因

六 结论及政策含义

说明:以上各部分中,绪论和“一”相当于问题的提出,“二”相当于提出假说,“三、四”相当于检验假说,“五”相当于验证假说并解释现象,“六”属于结论。

“侦破式”这种结构往往应用于实证研究,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探索过程和创新精神,这种研究往往能够产生一些理论发现,提出一些理论观点。所谓理论,本质上是两个或多个因素(变量)之间的稳定性联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性规律。命题都可以转化为变量之间的联系。比如,(自然科学领域)E=mc2 、(社会科学领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谦受益、满招损”,即“ 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同样表达了“谦虚”与“进步”、“骄傲与退步”等变量之间的某种稳定性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微观)理论。以上三个例子,莫不如此。只不过社会科学领域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的概率比自然科学领域要低而已,换言之,社会科学理论所表达的变量之间的联系并非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而已。

相对而言,“三段式”更侧重“问题导向”,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而“侦破式”更侧重“理论导向”,目的在于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探索的味道更浓厚一些(注意,是相对比较而言)。

 

3 混合式结构

在一篇论文里,既有并列式结构,也有递进式结构。

(1)    在每一个递进层次上,又展开并列,即递进中的并列

2 在每一个并列层次上,又展开递进,即并列中的递进

                                             

                                                   (未完待续)

(注:本文参考了桂建生的著作《教育科研论文撰写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关闭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机关党委     地址:中国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电话:0411-84708341 84708308      传真:0411-84708308         邮编:116024


您是第 位访客